4月21日,光明日报以“此身愿为星火”为题报道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徐熙先进事迹。
报道原文如下:
此身愿为星火
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艺钊 通讯员沈洁2025-04-21 23:10
“如今实现理想的机会就在眼前,我必须考虑这会不会是我此生仅有的机会。”当同龄人选择按部就班升学时,已经被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录取的学生徐熙在毕业季做出了特殊的人生选择——按下研究生生涯“暂停键”,响应“到西部去”的号召,跨越三千公里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在祖国西陲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2024年11月,基于津兵两地既有的深厚情谊,徐熙化身云端“筑梦人”,创造性地开展了十一师团委与天津商业大学团委的共建活动,开创“共上思政课”平台,邀请来自天津商业大学的优秀学生为二百余名高中生们开设线上思政课。他还发起“大手拉小手”书信活动,促成两地学子互赠百余封手写信,用青春守护青春,用成长陪伴成长。
“见字如面,您好!我是高一的学生,我对未来十分迷茫,望得到您的回信”!“学姐想告诉你的是,不论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迷茫总是人生的常态。比如此时高一的你、此刻大二的我。所以不必过于担心,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若迷茫,只需计划,过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就好。”两校师生互换文创礼物——“天商熊”与“仁仁雅雅”在书信往来中相识,海河青年的创新思维与兵团少年的戍边情怀在字里行间交融。
2025年3月,徐熙正在作为志愿者教师代表为同学们讲授团课,他从杨柳青年画的百年传承,到丝绸之路的西域特色,他用“哏都”青年特有的诙谐语言,为边疆学子铺展中华文化的瑰丽画卷。
263个支教日夜,徐熙的日程表写满注脚:白天他是小学7个班的教师,晚上是高中晚自习辅导员,周末又组织学生开展研学与志愿服务活动。当被问及为何选择休学支教,他表示:“此生譬如朝露,此身愿为星火,我愿意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志愿初心。”
从九河下梢到丝路明珠,徐熙用两百多个日夜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教育创新者的蜕变。或许当天津商业大学的开学钟声再次响起,这个把论文写在西部热土的青年留下的星星之光依然能照亮更多边疆学子的前行之路——这大概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对“强国有我”最生动的注解。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艺钊 通讯员沈洁)
《天津教育报》报道我校开展“嵌入式阅读推广”教学研讨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徐熙先进事迹
《天津教育报》报道赞皇县酸枣苗落户我校劳动教育基地
《天津教育报》、学习强国报道学校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育人新范式
津门网络大思政微信公众号报道学校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实践育人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