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同时深入推进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的文件精神,保证我校“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围绕学校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构筑“立足地方,注重特色;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搭建平台、体现主体;整合资源,形成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项目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子项目:
1.创新训练子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子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的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子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要求
在已有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依托“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简称SRT项目)”和“大学生创业指导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学生选课、实践教学、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及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进而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紧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1.兴趣驱动: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业实践有浓厚兴趣,以兴趣驱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
2.自主实践:以本科学生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学生要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管理项目、自主完成项目。
3.重在过程: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项目来源和分类
(一)项目来源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学、科研、生产、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产学研办公室、各学院计划工作小组承担征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学生也可结合个人兴趣自选课题。
(二)项目主要分类
1.由SRT而产生的科技立项项目:主要包括科技发明制作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或统计分析报告、咨询报告)及学术论文、有特色的网站建设、相关专业主要课程的CAI课件或网络课件等(含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与企业/行业联合开发的课题)。
2.由学科竞赛而产生的项目:学科竞赛指学校现有和今后即将推出的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校级以上学科竞赛由国家或省部级有关部门及学术团体主办;校级学科竞赛由教务处、校团委主办;各级、各类竞赛的实施参照各竞赛的具体实施细则执行。
五、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分类实施、突出特色,构建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系。
(一) 项目组织管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机构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计财处、学工部(学生处)、科技处、社科处、资产设备处、校团委、产学研办公室、后勤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具体负责“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其常设工作机构(办公室)在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负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工作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类课程或讲座;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专家委员会下设“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专家组”和“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设在各学院,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以及由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的计划项目评审委员会。其中,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校级活动,根据学校委托承担面向全校的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院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申报项目的评审、中期检查、终期审查及学生成绩的评定。
(二)项目实施工作运行程序
1.教务处负责牵头制定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以确保各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纳入本科生教育教学体系。
2.相应职能管理部门协同教务处共同组织项目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形成每学年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编印项目指南,并在“天津商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站及校园网公布。
3.各学院组织学生选择项目,并做好初审工作,汇总学生选项情况后报教务处。
4.各学院或有关受委托的职能部门根据确定的学生选项项目,具体实施对项目的组织、检查、评估和考核,并根据项目管理和学分认定细则对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成绩记载与学分认定。
5.教务处组织专家对通过初评的项目进行审查、复评,确定学生选项情况后,在“天津商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
6.各项目活动结束后,由学院或受委托的职能部门负责将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成绩及学分认定材料报教务处,教务处进行成绩和学分的最终认定,并负责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成绩管理系统)。
所有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行课程化管理,项目提前一学期申报,学生可充分考虑个性特点、能力和特长,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训练内容、形式、过程等进行多层次选择,从而形成学校、学院、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
六、经费资助与管理
学校设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学校原则上按1:1的比例配套资助,并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神实行监督管理,保证经费使用科学、合理、规范。经费由计划实施办公室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七、实施计划项目的保证措施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实行并完善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基于商学、立于诚信、注重创新”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结构体系。在全校选修课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给学生提供系统学习创新创业理论、方法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2.立足共享,构建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充分依托和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大学生创业指导项目”、课程设计及课程项目、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尽早参加科研训练和创新活动。构建起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形成以SRT计划等面向学生个体创新创业实践为“点”,以“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为“线”,以丰富多彩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面”的多层次递进式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
3.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学科界限,优化、整合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构建模块化、层次化与理论教学既密切配合又相对独立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调整、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精简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突出研究创新性实验;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基地
积极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训练、创业训练有机统一;拓展社会资源,通过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协同共建,形成一批校企、校政共享共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
5.锤炼精品,启动特色教材建设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自身的实际和特色,进一步加大对高水平特色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结合学校规划教材建设,以立项的形式,资助建设文化素质教育“精品教材”;以现代商学系列教材建设为重点,规划、组织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结合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组织编写创新创业案例库,并不断充实、丰富、更新。
6.打造“企业家论坛”和“创新创业讲座”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就业与创业的平台
继续开展好“企业家论坛”、“前沿讲座”和“教授讲坛”等活动、以各类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一院一品”竞赛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搭建桥梁。
7.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观念;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社会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聘请具有突出创新创业业绩的企业家组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举办“企业家论坛”、参与教学活动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实践。
8.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绿色通道
以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选择的广阔空间为目的,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拓展学生完成学业的学习渠道。在原有综合素质学分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设置“竞赛与科研类”学分,并适当加大学分替换、互认力度;改革现有课程实践环节质量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为部分具有创业倾向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以适宜的方式完成学业提供条件;实行导师制,完善、细化大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
9.完善激励机制
管理层面:制定《天津商业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学分认定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每年对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考核指标中,并根据成果情况设立相应活动的优秀组织奖,用于奖励组织、管理单位和获奖学生所在学院。
学生层面:设立“天津商业大学创新创业”奖,对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每学期末各学院将通过终期审查的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简介上交学校计划实施办公室,由计划实施办公室组织编辑《天津商业大学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汇编》,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
教师层面:学校设立“天津商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奖。
10.全方位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涉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学院、教辅部门、管理部门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使学生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钻研学业、立志成才。学校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奖励制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附件1:天津商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天津商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名单。
天津商业大学
2012年3月制定
2012年8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