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 ,校产学研办公室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邀请国家遥感中心战略专家组专家潘习哲研究员在校图书馆3楼会议室举办了一次题为《航天遥感与数字地球》的科普报告会。
校产学研办公室张连文、储阳老师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振航、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潘旭华、党委副书记王艳军出席本次报告会,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三百余人聆听了报告会,大家为满头银发的老专家的到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潘旭华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他在欢迎辞中说,中国科协第十三届年会在天津举行,借此良机,天津市科协、市科委、市教委等部门联合举办“院士专家津沽行”活动;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校产学研办公室和信息工程学院很荣幸地邀请到中科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研究员、曾任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的潘习哲先生给我们做“航天遥感与数字地球”的科普报告。
潘习哲研究员先后担任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国家减灾委减灾卫星办公室专家组组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地面站科技委主任,亚太空间合作秘书处高级顾问、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战略专家组成员等。潘习哲研究员参加了我国第一座遥感卫星地面站从筹备、建设到运行,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对国际卫星遥感发展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我国遥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研究成果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多项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潘先生为我们作报告。
潘习哲研究员的报告从天安门广场卫星遥感地图讲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遥感(Remote Sensing)技术从胶片相机时代到数码相机时代的历史沿革,介绍了国际前沿水平的卫星遥感分辨技术从千米级到十分之一米级的快速发展态势;介绍了在几代领导人的关注支持下,我国遥感技术应用从完全依赖进口到拥有自己的卫星、自己的地面站和自主研发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的发展历程。
潘研究院介绍说,所谓“数字地球”,一般认为是指“以数字化信息描述和表达地球及其相关事务,进而服务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具体来讲,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通过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对不同地区乃至整个地球做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展现其过去、现状和未来”。
潘研究院以“数字北京”为例,介绍了我国“政务基础共享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介绍了该系统呈现的宏观性、动态性、直观性、可视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特点;潘研究员还展望了未来“数字地球”在人类公共生活、精细农业、物联网建设与国防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发展前景;在结语中,潘研究员说,“数字地球”是一个概念、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发展战略,它不仅反映了信息化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特征,而且也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崭新领域。
潘研究员最后勉励在座的信息工程学院学子们说,“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多么广阔的一片天地,“数字地球”与在座的每位同学所学的专业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提高能力,为国家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与学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向潘研究员提问,潘先生不仅一一耐心作答,而且将一本我国最近才从国外引进的科普杂志赠送给第一位提问的学生。
最后,信息工程学院潘旭华教授再次走上讲台,他说,刚才潘研究员从不同方面给我们介绍了航天遥感技术和数字地球,将高深的科技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做了精辟的讲解,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提议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潘研究员表示感谢。
报告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多数同学填写并提交了《科普巡回报告听众调查问卷》。
报告会前, 潘研究员与校产学研办公室、信息工程学院相关领导亲切座谈;报告会后,在天津商业大学标志墙前,潘研究员与大家合影。
《航天遥感与数字地球》的科普报告会会场
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三百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后,潘研究员与大家在天津商业大学标志墙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