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图文)

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 2012-09-28 浏览数:

第八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9 月 22 - 23 日在我校举行。校长刘书瀚教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郭熙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校长马三津、邱立成分别会见了与会代表,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 110 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议。会议的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语言生活”,主要议题包括:语言与语言使用者;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语言选择与身份构建;方言接触与人口流动;语言创新与网络渗透;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活等。开幕式由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国语学院教授田海龙主持。本届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

刘书瀚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我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在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之后,刘书瀚校长对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语言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刘校长对社会语言学学科的系列阐释受到与会代表的赞许并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在大会主旨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蓝生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陈章太教授分别就字母词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现汉风波”的焦点在于双方所持的语言规范观不同,主张遵循变革创新的语言规范观,放弃因循守旧的语言纯洁观。美国马里兰大学周明朗教授分析了 30 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语言秩序与语言市场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学生的语言价值观和语言使用的变迁。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对中国当代语言规划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从语言生活的概念出发逐步拓展到语言资源、语言能力、语言权利以及语言服务,呼吁学者及相关机构重视语言资源的保护和语言生活的监测,以提高国民以及国家的语言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庆生教授结合详实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社会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所面临的五大挑战和五大机遇。

与会学者还就语言选择与认同、语言规划与政策、话语分析、网络语言、语言教育、城市语言、民族语言等专题进行了小组报告和讨论。会议期间,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举行了理事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会长和副会长。我校田海龙教授当选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自 2002 年 9 月在北京语言大学首次召开以来,先后在澳门大学、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召开了七届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提升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有力地推动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研讨会会场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