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辛勤园丁,是实验室里积极探索的严谨科研者,是学生人生征途上的引路人。作为研究生部、学科办主任和专任教师,他有着多重角色:“把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我的责任。”他在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同年入选“评师网”电子及电气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非211院校类),2011年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同年又入选搜狐网评选的天津市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2015年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天津市教育系统首批“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他就是我校天津市教学名师张立毅教授。
创新求效,打造魅力课堂
张立毅与天津商业大学结缘于2004年,13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坚守讲台,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有多年教学经历的他深知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得越坚实,学习才会更扎实。作为一名教授,他特别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众多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概念多、数学推导多、逻辑性强、基础性强“两多两强”的特点,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远远满足不了授课需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能够学深悟透,汇融贯通,他就充分考虑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补充和精简,使其具有相同性质的章节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不管教学内容随着时代如何变化,张立毅从不放松备课环节。备课时,他特别注重换位思考,会在大脑里首先扮演学生的角色,感受学生的困惑,来考虑讲解的关键点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攻克知识难点,在最短时间内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他撰写的《通信原理教案》获得学校首届教学质量月教案展览一等奖第一名。他还一改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启发式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问题,给出各章知识框架结构图,讲清思路,突出重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融合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能够纵横联想、前后贯通,做到知识点的碎片化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完整化掌握。”同时,他还积极挖掘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辩证科学思维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素养等。
精彩的课堂不仅需要丰富的课堂内容,还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教学内容娴熟,还要教学手段运用自如。”这是张立毅眼中的好老师,“我也在积极向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对于理论性强、数学推导较多的章节,他多以板书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板书主要是对理论部分进行详细推导,学生可以紧跟思路,理解掌握;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可以使枯燥的原理教学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对于理论性不强、介绍性内容偏多的章节,他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提升了教学,互联网+则拓展了教学。” 张立毅建立了通信原理课程微信群,营造了互动式的学习环境,你问我答,释疑解惑,延伸和拓展了课堂教学。他们制作的《通信原理教学网站》还获得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二等奖。
教研相长,提升服务能力
多年来,张立毅一直从事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教书育人取得佳绩的同时,科研上也是硕果累累。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等课题20余项,在《通信学报》、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100多篇。撰写的专著《神经网络盲均衡理论、算法与应用》、《高阶谱盲均衡理论、算法与应用》分别获得了2013年和2015年天津市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其中《神经网络盲均衡理论、算法与应用》还被译为英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联合出版。他还获得了2010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取得诸多科研成果的他坚持认为“科研兴教”。“科研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教学,还能让同学们加入科研活动中来,发现科研的魅力,将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科研活动中,扩展学习思维和提高科研能力。”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他一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68人,指导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10余篇。他作为天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外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6名、硕士研究生98名。
“如果我不说,就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如果我说了,只有周围的人知道;但如果将它写成文字,就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为了能够将知识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张立毅主编了《电子工艺学教程》和《信号检测与估计》等10余部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工艺学教程》曾获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本科通信类优秀教材评比特等奖、“首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评为天津市首批“十二五”规划教材,先后印刷8次,被全国10余所高校的相关专业选为教材,受到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好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号检测与估计》是“通信原理”课程中“数字信号最佳接收”部分的扩展与延伸,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天津市“十二五”规划教材,现又出版了《信号检测与估计》(第2版)及其配套教材《信号检测与估计(第2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传帮带”,培育优秀团队
一种身份,一种责任。作为团队带头人,张立毅在青年科研团队培养上也是不遗余力,他所带领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自2008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以来,坚持“一套人马,两支队伍”的建设理念,既是教学队伍也是科研队伍,教研相长,相互促进。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既做到了术业有专攻,也实现了团队发展的互利互赢,2014年获批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汇聚在这个团队的有理论课教师8名、实验课教师2名,教授3名、副教授4名,博士6名、在读博士3名,无障碍、无保留的交流与合作是10人的教学科研团队的工作常态,“传帮带”是团队建设的纽带。团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逐步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学科研团队,并取得了接踵而至的成绩。几年来,团队围绕专业和课程建设,承担了多项市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了30余篇教学改革论文,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9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等等。
团队承担了通信工程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近年来,团队坚持立德树人,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取得一定成效。4门课程评为市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重点建设课程,5本教材成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教材成为“十二五”天津市规划教材,1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工程专业评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
在教学领域改革创新,在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团队成员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科研项目。目前,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4项,以及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项目2项,等等。团队成员正在张立毅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向着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砥砺奋进。(校报记者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