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商好学生】心怀“孟”想 何惧远“芳”——记我校2018年度十佳优秀青年孟兆芳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郎洁  编辑:王琳  发布时间: 2019-04-10 浏览数:


漫漫求学路上,她始终怀揣梦想,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繁杂的学生工作中,她仿佛充满无限精力,用行动展现担当;各类二课堂活动中,她活跃其中,带动他人,获得感满满。她就是我校2018年度十佳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孟兆芳。她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要心中有党,时刻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体现先锋模范作用。”

心存感激  逆风而行

孟兆芳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母曾面临下岗危机,她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后来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捐款帮助下,她才得以返回校园,继续完成学业。越是拥有的不容易,才越会倍加珍惜。怀着这份感激之情,她越过一路坎坷,却始终咬牙坚持,不断进步,于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华大学。大学期间,她刻苦努力,获得国家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吉林省“诚信大学生标兵”称号等荣誉,并于2015年6月被党组织吸纳。

然而考上大学的她仍不轻松,生活的磨难再次向她袭来。2016年5月,母亲因肺癌去世,父亲因病丧失自理能力,赡养父亲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没有自暴自弃,相反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因为她知道,她是父亲的依靠。而正是坎坷的成长经历,磨砺了她自强、乐观、不屈的性格,使她在带父求学的逆境中顽强拼搏。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她将父亲从天津老家接来并送到离学校很近的养老院。她每周都会去看望父亲,因养老院护理人员有限,基本都是她自己给父亲换洗衣服、洗头、洗脚、刮胡子。在季节交替时,父亲的病会复发,她则利用寒暑假去医院照顾父亲。面对家庭沉重的负担,孟兆芳在得知考入天津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后,一度准备放弃。学院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她伸出了援手,协助其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寒暑假时多次借助家访给予她的家庭物质和精神慰问,解决了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学校这份沉甸甸的爱,激励着她更加顽强地面对生活的各种困境,逆风而上,向阳而生。为此,她也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参加学校第十期知行团校培训班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在第四十二届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在校研究生会举办的羽毛球比赛中获得女子双打亚军。

勇于担当  成绩亮眼

在辅导员的推荐下,孟兆芳曾在校党委组织部实习过一年,协助老师处理党建相关工作。在实习中,她既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岗位来减轻家庭负担,工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同时她还担任了学院党建办副主任一职,负责协助统筹学院学生党建相关工作。回顾工作经历,在她心底烙下印记的是自己那份执着与热爱。在面对录入庞大繁杂的党员信息网前,她没有退缩。为保质保量地完成2017年全国党员信息系统的录入工作,她逐一搜集同学信息,整理汇总、反复校对,经过连续十三个晚上、五十多个小时的付出,学院的党员信息系统得以顺利运行。从制定并实施积极分子、党员的培养计划,到建立学院2018级研究生党支部,都充分展现她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出色的工作能力。

孟兆芳还加入“校地交流促党建,青年学子做先锋”学生社区党建助理团,带领团队在北辰区瑞景街道的11个社区,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新思想宣讲活动。在历时115天、涵盖6个主题、12次实践活动中,她辅助社区换届选举、讲解“适应新时代,争做好党员”主题党课、走访社区老人。活动不仅得到天津日报、天津党建等11家媒体的报道,还得到天商黑板报、幸福瑞景卫生计生服务、舞服临门、天津城建高职建工系、美丽瑞景、今日天商等微信公众平台共计22篇文稿推送宣传,上万次的点击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8年11月初,她还带领团队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宣讲实践行”主题实践活动终审会上夺得市级“先进集体标兵”称号。

以身作则  为党发声

“我能回报给党和国家些什么?”她总是问自己。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党发声。2018年年初,受高中母校的邀请,她作为优秀毕业生,回到天津市葛沽第一中学为学弟学妹们分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鼓舞她们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梦想。而作为学院“发声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孟兆芳将十九大精神与国家精准扶贫重点对象吕梁市石楼县薛家垣村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结合国家对自己助学的历程,向村民们宣传、讲解党的新思想,使他们深刻领会到党的扶农惠农政策,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怀着对党的热忱与为乡民生活的关怀,她们的团队在校级暑期社会实践评选会上获得“重点团队”称号。

作为优秀学生党员代表,孟兆芳还曾与学工部领导、辅导员骨干教师和学院资深教授一同赶赴延安实践学习,实地体会党是如何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带领人民走向团结解放的。回校后,她将延安精神的火种传播给身边每一位同学,充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她还担任学校首届弘毅1班班导师助理,与其余三名研究生班导师助理和一名随队老师,组织学生参加体验式团队拓展活动,拓宽眼界。她们赴北京参观学习京东、新浪两大企业,感受其企业文化,为大家未来就业选择提供借鉴。她深知自己的责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引导着班里的每名同学,获得一致好评。(校报记者 郎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