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亲自指导学生转换课堂知识,用双手寻觅实践出真知的道路;他们专注科研,一同孕育科研团队,成功完成多个项目;他们团结一心,让物理系这个大家庭茁壮成长。他们有想法,有行动,爱岗位,讲奉献。天津市师德先进单位——理学院物理系踏着坚实的步伐前进、前进、再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教学科研团队。
“面对面”丰富教学方式
物理系承担着应用物理学专业和全校理、工科21个专业的34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工作中也曾遇到困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弱、课堂跟不上……为了突破困境,他们勇于探索、勤于实践:通过发放问卷、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来征集学生的意愿和建议;通过教学研讨,分析情况,寻求解决方法;遵循传统,老师们以“互动”式教学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寻求突破;老师们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锻炼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学、讲课,对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
在人才培养上,物理系老师们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你可能经常会看见10来个学生打响一场“团队战”,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PK。分组比赛的形式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为促进教学改革,老师们创建了“天商物理微课”公众号,并承担公众号的运营,从文案到编辑,从课题选取到微课录制都是老师们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完成的。该公众号针对性强,学生可随时在公众号观看微课视频,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查漏补缺。灵活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积极发言的多了,小老师讲课的多了。
物理系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得到提升,获得天津商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先后有4人获得“天津商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6人获“天津商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获“天津商业大学三八红旗手”等。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老师们发挥导师制的优势,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参加天津市大学生物理竞赛并且多人次获得奖项,在首届天津市物理实验技能大赛中取得3人获奖的好成绩,获奖比例与获奖人数在天津市各高校中均位列第一,此外,还指导学生获得天津市“挑战杯”科技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手把手”传递专业知识
在实践教学中,针对学生实践难,实践和专业对口性不高的问题,物理系老师又出妙招,开辟第二课堂——创立天津商业大学物理科普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协会”成员主要由物理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由支部党员教师进行指导,通过积极开展“趣味物理实验讲课”、“物理科普周”、“科学公开课”等系列党日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物理、感知物理。2017-2018年度,师生利用工作和学习之余,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学公开课”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为了让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更适合中小学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师生引入国际先进的STEAM教育理念,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探索开发融合多领域知识的科学实验课程。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从科普内容确立到实验器材准备,从教案编写到PPT制作,从理论知识选择到实验过程演练,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老师也担起观众的角色,聆听学生讲课,反复指出问题和提出建议,包括怎么编写教案、如何清晰讲解、如何换位思考。不停地问,不停地改,每节课都要经过10余次集体备课和试讲才能将最初的创意变为现实。
两年来,师生自主设计开发了《涡流滑梯》、《神奇的电磁铁》、《静电飞雪》和《磁悬浮笔》等课程内容50个,并编写了科普实验讲义50份,设计实验报告50种,并将近200页的讲义与实验报告装订成册,以期将最实用的内容以最精彩的形式呈献给广大青少年。“协会”先后赴和平、南开、红桥等区的中小学开展了物理科普活动,并且坚持每周一次为我校教职工子女义务开展物理科学实验公开课,近两年来受益人数达1000人次以上。在小老师的引导下,中小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到了物理的魅力,“大哥哥大姐姐,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呀?”小朋友们多次发出了真诚的邀请,这是对“协会”最大的肯定。在天津市32届科技周进校园活动中,组织了STEAM科学实验室、大学生智能材料、机器人与3D打印技术展示、“走进天商”科学公开课等系列活动。在此次活动中,3D打印研究团队的同学讲解了3D打印技术相关知识,并现场展示打印过程和作品,如立体logo、精致的装饰品,机器人团队同学讲解了机器人原理和构造,并现场展示了寻迹、测距和避障等功能。“协会”的创办不仅激发了师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营造了学习科学的良好氛围,更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物理系党支部活动也获天津市教育系统最佳党日活动奖、支部获天津商业大学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
“心连心”打造学科团队
物理系成立于2006年,发展至今有在职教师21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重达到100%,40岁以下教师有10名,是一只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物理系积极争取人才,招募青年教师并进行培训,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除了专门的导师引导外,老师们自发开展交流研讨,传授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工作流程,指点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团队还鼓励教师出国研修,物理系现有2位教师放弃假期,赴英国利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在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收获颇丰,并在回国后及时与广大师生进行交流,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工作发展。
“我们成立一个科研团队吧”。几年前,老师们的想法一拍即合,齐心协力打造团队,通过不断的积累,现已形成“磁性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3个具有实力的科研团队。教学工作繁忙,老师们就利用各种零散时间关注最新科研动态,参加学术会议,休息日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确定科研方向,他们会互相商量、争论最终达成共识;开展科研工作,老师们各展所长,“我来”仿佛成为了大家的一个口头禅。有了科研成果,老师们致力于转化成教学资源,将自主设计的仪器投入课堂教学,使课堂内容更加鲜活。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出色地完成了许多科研和教研项目,基于迈克尔逊干涉法的静态磁致伸缩演示仪获2017台湾国际创新发明设计比赛金奖,霍尔效应与磁致伸缩综合实验仪获得第三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评选优秀奖,1名教师进入“天津市131人才梯队第二层次”、2名教师获2018国际科普作品大赛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教育部资助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基金1项,获得天津市教委资助教研项目1项,校级青年基金及教改项目共9项,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校报记者 江柳)